• 利来w66(中国区)_来利国际旗舰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能源保障

    发布时间:2024-04-24

    浏览次数:786次

    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强调“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到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发展无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议题之一。

      如何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如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接受中国能源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中能传媒”)记者独家专访。

      积极推动全球公平公正碳减排

      中能传媒: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两会期间能源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延伸到建议提案主题。请问您今年的提案关注哪些方面?

      章建华: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为携手各国,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我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对外话语体系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提案》重点梳理了目前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三方面问题和挑战,并针对性提出了有关建议。

      针对全球碳减排不公正现象突出的问题,建议积极推动全球公平公正碳减排,坚持倡导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发达国家正视历史排放责任,采取更大雄心和行动率先快速减排,并给予发展中国家转型更多技术经济支持;发展中国家则要立足国情尽己所能、积极行动,携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针对当前推动全球转型进程中仍存在壁垒和挑战的问题,建议强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转型合作,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等公平竞争和合作;推动全球非化石能源有序替代化石能源,确保全球安全降碳和长期可持续转型等。

      针对我国在低碳转型政策和行动上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建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沟通交流,支持智库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研究,支持和鼓励国际媒体、专家学者、年轻人实地见证中国转型成效,积极利用国际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宣传中国实践、中国贡献,积极宣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理念。

      科学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中能传媒:席大大总书记嘱托“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当前我国能源安全保障面临怎样的新形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将如何进一步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提升能源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章建华: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席大大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国家能源局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我国能源供需保持总体平衡、价格总体稳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当前,能源安全保障也面临不少压力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剧,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治理体系面临深度调整。从国内发展看,我国人均用能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生活用电量仅为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40%左右,随着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今后一个时期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近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应对台风洪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能源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应急保障能力还有待加强;建设美丽中国对提升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立足国内资源禀赋,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强化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提升能源区域互济、供需互动能力。二是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供给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切实提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情形下能源系统韧性。

      聚焦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能传媒:席大大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能源局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创新、引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能源领域的新动能在哪里?

      章建华:席大大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国家能源局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重大技术研发、重大装备研制、重大示范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四位一体”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打造研发创新平台、推进创新成果应用、强化标准顶层设计等多种举措,打好新型能源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在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持续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前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制定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方案,编制藏东南(玉察),澜沧江上游,金沙江上游等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探索推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源网荷储多要素互动模式,持续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调控水平和就地就近消纳能力。

      三是加强新型调节性电源建设。根据各地电力供需形势、调节资源和新能源发展情况,统筹谋划灵活性煤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等调节资源发展,进一步优化抽水蓄能布局并加快建设,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加快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四是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有序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重要领域电能替代、燃料替代、原料替代,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新能源微电网、光储直柔等新模式新业态,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利用规模。

      五是精心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通过产品技术进步、装备升级和成本下降,不断提升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链发展水平,巩固扩大产业链竞争能力,积极融入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大局,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做好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高质量开局和高水平发展

      中能传媒:2021年3月,席大大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三年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了怎样的进展?面临着哪些挑战?

      章建华: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席大大总书记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年来,国家能源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各部委、各地方、电力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下,系统部署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一是加强统筹引领,编制并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参考。二是坚持多措并举,把构建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作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工作主线,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在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26%的条件下,利用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三是树立底线思维,统筹谋划并组织召开新形势下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鲜明提出管电就要管系统、管系统就要管稳定的工作理念,对电力系统稳定工作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四是统筹保供和转型,聚焦电力系统“最后一公里”建设,编制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升城乡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在以席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了高质量开局和高水平发展。全国新能源总体保持高速度发展、高比例利用、高质量消纳的良好态势。截至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突破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风电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风电光伏发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重大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的特征愈发明显。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电力系统最优化及成本合理稳定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着力点,需要科学统筹能源安全、绿色、经济三者关系,以系统观念优化解决能源供给与产业布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与电网发展实际、电力规划与电力运行、装机容量与供需平衡等主要矛盾,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

      国家能源局于2023年启动了面向2040年的最优电源电网规划格局研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总体要求,以国民经济性和市场经济角度的全系统最优为目标,以安全、绿色、经济为约束,推动实现电力电量保障、电力流布局、新能源布局与系统调节能力统筹优化规划。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最优规划的系统研究,提高规划投资和建设的效率效益。

    友情链接: